每日快播:1磅等于多少盎司_一英镑等于多少盎司

2023-02-16 02:18:24    来源:热点网

提到1磅等于多少盎司_一英镑等于多少盎司大家在熟悉不过了,那你是否知道1磅等于多少盎司_一英镑等于多少盎司吗?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

(资料图片)

中国有句成语:半斤八两,半斤八两。半斤是8两,那1斤自然是16两。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斤对应的是10两,而不是16两。只有台湾省地区保留了半斤的老传统。为什么传统的中国英镑是16两?

在汉代以前,中国已经形成了五种重量单位,即铢、两铢、斤、钧和石。汉代儒生把上述重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强行套到他们心目中的仁、德、自然法。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有五种道德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于是形成了五种重量单位:铢、两斤、斤、钧、石。

一年有24个节气,所以1两等于24铢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,每个地方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,4416,所以1斤等于16两。一个月有30天(原历法不分大小月),所以1君等于30斤。

汉代儒生的解释基本都是扯淡。其实,无论什么样的度量衡,什么样的换算关系,本来都是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。在它形成的时候,不同的度量之间并没有特定的换算关系,但是复杂的生产和交换迫使人们去寻找大家都能认可的换算关系。但是,这些换算关系往往不是小数。只有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,那些不符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,为了计算和统计的方便,才会慢慢被淘汰。

还有一个一斤等于十六两的传说:春秋末期,著名谋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称雄后,弃官下海经商。为了规范贸易,他发明了秤。在平衡木上,范蠡先刻上北斗七星和南斗,然后加上福禄寿三颗星。北斗7颗,南斗6颗,福、禄、寿3颗,加起来刚好16颗。每颗星代表12,16是1公斤。

称重梁,称重梁上的砝码和秤星

为什么范蠡在天平上描绘了这16颗星星?据说有一个深刻的寓意:南斗掌管出生,北斗星掌管死亡,福、禄、寿掌管幸运、收入、长寿。贸易商为顾客称重货物。如果他们缺少重量,他们将缺少幸福、财富和生命,甚至被北斗七星夺走。

这个传说形成于何年何月,我们不得而知,但就像《汉书律历志》年汉代儒生给出的解释一样,机械而愚蠢地套用。范蠡活着的时候,中国没有杆秤,只有秤,不需要在秤上刻画记号。

此外,还有很多传说。比如1斤等于16两就是秦始皇规定的——,秦始皇下令九州灭六国。六国加九州是15,再加上原来的秦国,正好是16,所以秦始皇规定1斤等于16两。也有人说1斤16两是秦始皇的大臣李斯做的。3354年,秦始皇让李斯制作度量衡。李四不知道1斤多少梁合适。看到秦始皇的信中有“天下公”四个字,他数了数这四个字的笔画,共计16笔,于是灵机一动,决定做1斤16两。

其实一斤十六两至少在商鞅变法时期就是既定的老传统了。秦始皇没有必要数九州六国,更没有必要让李斯灵机一动数笔画。

追根溯源,之所以1两是24铢,1斤是16两,1斤是30斤,1石是4斤,其实是由天平决定的。

先秦时期的等臂秤和环重(示意图)

在先秦中国,没有杆秤,只有秤。用天平称量物品,只能一个一个累加重量。权重要么相等,要么是倍数。等重的权重和多重关系的权重不断累积,自然就形成了多重关系的权重单位。你看,二与铢,金与二,君与金,君与石的关系都是倍数。下图是战国时期楚国衡器的一套——铜环砝码。

楚斯塔衡器

此铜环权出土于湖南长沙,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。共10件,是楚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平衡重。大戒指重1微米,其他九个戒指总共重1微米。第二圈右刻有“全益”二字。两者都是“君”和易通“易”,是当时的黄金计量单位。“均一”就是平分黄金的意思。在“易军”衡制中,1伊相当于西汉的16两。

例如,如果一两被定义为天平可以称量的基本单位,那么天平的最小重量将被接受。

定是1两重。平常称量物品,需要一套砝码,这套砝码只有打造成倍数关系,例如1两、2两、4两、8两、16两、32两、64两……那才是最实用、最节省的。所以呢,人们就将8两的砝码定为半斤,将16两的砝码定为1斤,将32两的砝码定为2斤,将64两的砝码定为4斤。

当然,实际命名的时候,完全可以将2两、4两、8两或者32两定为1斤,古人将16两定为1斤,确实有偶然的成分。但有一条是必然的: 不管将多少两定为1斤,最后都一定是2或者4的倍数,用天平称重的古人绝对不可能将3两、5两、7两、11两、15两定为1斤,因为无论哪一套砝码,都不会打造成这样的重量——那将需要打造更多的砝码,太浪费了。

下图所示为一套清代银号里常用的天平及砝码。

清代银号里常用的天平,底下抽屉中放有一套砝码(现藏山东中医药文化博物馆)

有意思的是,古代中国的重量单位之间是倍数关系,近代欧美的重量单位之间竟然也是倍数关系。1磅等于16盎司,1盎司等于16打兰,与传统中国1斤等于16两一模一样。至于长吨、英担、夸脱、英石,则跟中国秦汉时期的石、钧、斤一样,都是按照2的倍数进行换算。

英国布拉德福市计量局收藏的一枚瓷质砝码(标重7磅,生产于1965年)

中国1石等于4钧(2的2倍),1钧等于30斤(2的15倍)。英国1长吨则等于20英担(2的10倍),1英担等于4夸脱(2的2倍),1夸特等于2英石(2的1倍),1英石等于14磅(2的7倍)。

中英两国传统重量的进位关系为什么都是2的倍数?因为两国历史最悠久的称重工具都是天平,人们为天平打造砝码,都必须按照倍数关系打造。

1852年美国海岸与大地测量局在法国人指导下铸造的一套标准砝码

上图砝码中最重的1枚为500克,最轻的1枚为1克,总重量1000 克,从小到大按倍数递增。

中国自从秦汉以后,杆秤就日渐流行起来。杠杆原理可以让重量按照平滑的进位增长,于是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就形成了比较简便的十进位,铢、钧、石逐渐被淘汰,被毫、厘、分、钱、两、斤取而代之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朝,除了遵循传统习惯,1斤仍然等于16两以外,新的重量单位都成了十进位,例如1两等于10钱,1钱等于10分, 1分等于10厘,1厘等于10毫。

1928年,当时的民国政府通过法令,让传统斤两与千克接轨, 规定1市斤等于0.5千克,但仍让1市斤等于16两。后来国民党当局撤退至台湾,继续执行1928年的法令,所以直到今天,台湾地区的1斤还是16两。1954年9月1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《度量衡暂行办法》,为了换算上的方便,将1斤定为10两。所以在今天,内地仍是将1斤定为10两。

我们可以这样总结:台湾地区设定1斤为16两,是延续了天平时代的老传统;内地设定1斤为10两,则是杆秤时代的新发明。

延伸阅读:《度量衡简史:世界的尺度》

标签: 北斗七星 半斤八两 灵机一动

X 关闭

X 关闭